普通话vs武汉话
发布时间:07-14 发布者:夜来听雨醉卧床 点击:0次
一位四川朋友曾说过:当年“票选”普通话,四川话只差一票,就成了全国使用的共同语;否则试想今日全国人民张口“巴适”,闭口“锤子”,也颇具趣味——虽然都是西南方言,云南话则没这个待遇。
我是学语言出身的,在各地听过不少类似的说法:不只四川话,像陕西话、上海话、河南话、广州话、武汉话等等方言似乎都只差一票就会成普通话;更有离奇的,说是投票时某省代表去上厕所,没赶上,从此某方言与普通话就成了“一票之遥”。
各地人民对家乡方言感情深厚,自然无可厚非。但要细问一下,究竟是哪一年、在什么大会上选的普通话,那保证绝大多数人支支吾吾,说不出什么可靠信息来。因为所谓的“一票之遥”实乃“一票之谣”,谣言是也,不足为信。
普通话确立名称和标准,并向全国大力推广,是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决定的。这次会议可没有什么代表投票选择方言的环节——事实上,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此时在社会中早已处于重要地位。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等多方面进行分组讨论,主要做的是语言规范化的工作。对于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规定,代表们表示“一致拥护”,过程都收录于后来出版的会议纪要中,不存在“票选”普通话之事。
如果非说“票选”,那或许可能是发生在更久远的、1913年的“读音统一大会”上。1912年,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,想要审定汉字的标准读音。其专家成员分别由教育部和各省推举,结果教育部任命的成员多以江浙为主,造成南北各省代表数量不均。经过激烈争议,终于通过了一省一票(而非一人一票)的制度,才把工作进行下去。
次年会议召开,情况如下:对东西南北各省有争议的字音,以多数票决定读音,这项工作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。所以,在当时审定的几千个汉字读音里,可能有读音差一票通过的,但肯定没有某方言整体差一票成为共同语。总体上还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,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一些特点。
由此可见,说会议或投票决定了普通话的归属不免荒诞,它实质上是历史演进的结果。在元末明初的《朴通事》和《老乞大》这两本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课本里,使用的就是北京口语,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。到清朝时,官方在福建、广东等地设立“正音书院”,教授北方官话。这样,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才逐渐成了普通话的主要来源。
当然,类似于“德语差一票就成了美国官方语言”、“汉语差一票就成了新加坡官方语言”的“一票之谣”也在网上多有流传。仔细想想:你也差一票,我也差一票,如果这些说法都是真的——那八成全国总共只有那么一票吧?
本文标签:
上一篇:
A股167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
下一篇:
A股公司怒告贸易商